陈胜分兵与武臣自立老钱庄
公元前209年七月末,陈胜率领起义军攻占陈城后,在今河南淮阳一带建立政权),自封为张楚王,定都陈城。为扩大势力范围,他精心部署,将主力部队分为八路大军,向四方出击。其中,在至关重要的赵国方向,陈胜任命武臣为统帅,张耳、陈馀分别担任左右校尉,邵骚为护军都尉,率领三千精兵北上,意图收复赵国故地。
武臣出身显赫,是商王武丁的后裔,在陈城一带颇具声望。周朝灭商后,商朝后裔建立了宋国,武氏家族以商丘为中心,活跃于淮河与黄河之间的广袤地区。历史上,这个家族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后来的女皇武则天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武臣在八月从陈城出兵仅一个月后,就在邯郸自立为赵王,公然与陈胜分庭抗礼。他任命张耳为右丞相,邵骚为左丞相,陈馀为大将军,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权体系。
赵国的战略转变
武臣成为继陈胜、吴广之后张楚政权中第三个称王的人物老钱庄,由此开启了\"兵强马壮者当为王\"的乱世风潮。成为赵王后,武臣的战略目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:从最初的灭秦大业,转为\"北定燕、代,南收河内以自广\"的割据策略。陈胜采纳上柱国蔡赐的建议,表面上派遣使者祝贺武臣称王,实则催促其发兵入关攻打秦军。为牵制武臣,陈胜将其家族成员软禁在宫中,同时封张耳之子张敖为成都君。此时的陈城,实际上已成为陈胜控制各路将领的人质集中营。
展开剩余70%足智多谋的张耳向武臣进言:\"张楚王派使者前来祝贺,催促我们攻打秦国,实则是借刀杀人之计。大王既已在赵地自立为王,切不可轻易发兵。当务之急是先招抚燕、代地区,夺取河内之地。若能南据黄河天险,北控燕、代要地,则秦国和楚国都难以制约赵国。届时赵国可保持中立,静观时变,必能成就大业。\"武臣听后大加赞赏,立即采纳了这一策略。他坐镇邯郸,兵分三路:派张黶西进上党郡,李良北上恒山郡,韩广进攻燕国,唯独不向关中派出一兵一卒。
李良叛变
当李良成功平定恒山郡后,武臣不仅没有给予相应封赏,反而命令他继续西进,翻越险峻的太行山攻打太原郡。这一决定让李良心生不满。当他率军行至恒山郡石邑时,秦将王离的北军前锋已抵达井陉关。王离部将伪造秦二世诏书,许诺若李良归顺将赦免其罪并加官进爵。虽然李良心知诏书很可能是伪造的老钱庄,但面对井陉关的险要地形和兵力不足的困境,他陷入了两难境地。
十一月初,犹豫不决的李良决定先巩固恒山郡防务,然后亲率数百精锐前往邯郸求援。行至邯郸郊外时,他误将赵王姐姐的车队当作赵王仪仗,受到轻慢羞辱。在亲信的煽动下,恼羞成怒的李良派人追杀赵王姐姐,随后率大军突袭邯郸。由于秦始皇曾大规模拆除六国城墙,此时的邯郸城防薄弱,李良军队如入无人之境。武臣的亲兵仓促应战,最终不敌,武臣被杀,左丞相邵骚也在重建平原君故居时遇害。
张耳陈馀的应对
深谙乱世生存之道的张耳和陈馀,凭借多年逃亡经验,始终保持高度警惕。他们未随武臣住在邯郸城内,而是驻扎城外,并派人监视李良动向。当李良叛变时,二人迅速率军撤离,避免正面冲突。张耳曾在魏国位居卿位,是信陵君的门客,在秦朝时就是知名人士;陈馀也有大夫爵位。他们虽在武臣麾下担任要职,实则与武臣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。
撤退途中,张耳和陈馀找到赵国王室后裔赵歇,准备拥立其为新王。赵歇是赵孝成王的曾孙,若非历史变故,本有可能继承赵国王位。在巨鹿郡信都,张耳和陈馀集结近两万兵力,成功阻击李良追兵,正式拥立赵歇为赵王。新政权仍由张耳任相国,陈馀为将军,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这对义父子手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百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